我国首个器官芯片国家标准发布,苏大卫生与环境技术研究所参与标准起草!!!
日期:2024年11月01日 苏州苏大卫生与环境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阅读量:787

2024年10月26日,我国首个器官芯片领域的国家标准GB/T 44831-2024《皮肤芯片通用技术要求》正式发布并实施。该标准由顾忠泽团队联合东南大学、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、江苏艾玮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、清华大学、南方医科大学、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院、南京市计量监督检测院、苏大卫生与环境技术研究所等21家单位共同合作完成,我司医疗器械事业部总经理王丽洁参与起草,主要规定了皮肤芯片的相关术语定义、皮肤芯片的外观、细胞来源、组件性能、生物性能的技术要求,适用于以微流控芯片为载体的皮肤芯片产品的设计、生产和检测。此标准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在器官芯片标准化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,对于推动该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产业应用的规范化、标准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。

皮肤芯片,作为类器官/器官芯片技术的一个分支,通过体外微流控芯片技术构建,

能精确模拟皮肤的生化和生理特性,包括其屏障结构和功能。这种创新的微型细胞和组织培养器件,以其高通量和自动化的培养与检测能力,为毒理学测试、药物筛选以及化妆品评估等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工具。

与传统的二维细胞培养、动物实验以及其他人工实验方法相比,类器官/器官芯片技术提供了一种更贴近人体生理状态的实验模型。这种模型能够更准确地预测人体对生物医药产品或外界刺激的反应,提供更为精确和相关的数据。

非动物测试方法是我司近年来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。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,能够将类器官/器官芯片技术应用于医疗器械的研发验证及检测过程中,帮助制造商确保其产品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,同时减少对动物实验的依赖,有效降低研发成本,并加速产品的研发和注册流程。